close

  原標題:京東公開示好 中小賣家為何成電商「雙11」 香餑餑?

  來源:北京商報

  以往「雙11」主角多是大品牌,今年,中小商家從電商邊緣走到聚光燈下。儘管電商平台喊出不一樣的「雙11」策略,但同樣瞄準這一群體尋找增量。10月14日,京東集團副總裁洪波在「雙11」溝通會上表示,「雙11」期間第三方商家銷售增速將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。此言被認為是放出了爭奪中小商家資源的信號。此前,阿里剛剛宣布聯合百萬工廠推出「一元更香節」,拼多多則聯合廠商推出「真香節」,皆是爭奪廠商資源。

  分析認為,國內中小商家之所以吸引電商巨頭相繼蜂擁,它們在國內大循環格局行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
  電商爭搶中小商家

  今年電商「雙11」爭奪的將不止是大品牌,還有更廣的中小商家資源。在「雙11」溝通會上,洪波提及一系列京東對中小商家的扶持。包括『6·18』第三方商家成交額同比增速是去年的2.2倍;今年疫情以來,京東提供超15億元支持,減免商家對平台的使用費、物流費用、貸款利息等。

  種種跡象表明,中小商家將成為京東「雙11」大促中重點招攬的對象。洪波透露,今年前9個月,有2004個品牌在京東平台GMV超過億元,中國品牌佔比達81%。

  無獨有偶,此前淘寶特價版推出「一元更香節」為「雙11」打頭陣。業內有聲音指出,淘寶一再通過「1元商品」培植出一批產業帶上的「淘品牌」。

  往年「雙11」前夕,常有知名品牌曝出電商「二選一」,今年以來,中小商家的爭搶態勢也甚囂塵上。一位從事線上服裝銷售的賣家表示,以往「雙11」的主角是大品牌,在當下政策背景下,產業帶上的廠商、中小商家需要更多的露出機會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,中小商家背靠政策優勢,需要平台的資源配合,樹起品牌影響。「雖然中小商家的成交量尚無法與大品牌匹敵,但可塑性強,產品的特點也能吸引消費者關注,增加購物的新鮮感。「上述賣家表示。

  小商家的流量之困

  歷年「雙11」,「看眾」無不關注一次次刷新紀錄的交易數據。其實,在大促狂歡的背後,藏著很多中小商家的無奈。

  「中小商家需要長期穩定的流量作支撐,才能避免出現透支客戶的情況發生」,一位通過微信渠道銷售寵物用品的賣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,線上促銷節對中小商家而言,對交易的拉動並不明顯。她舉例,今年「6·18」前兩周,多數消費者會對商品進行詢價,再等到6月18日當天下單購買。如果有消費者藉機囤貨,也意味著用戶後續購買頻次會下降。

  「在大促期間,我不推薦客戶在我這購買進口貓糧、狗糧,進口糧平均單價較高,店內日常進貨量有限,價格不如大經銷商有優勢」,她坦言。

  除了缺少價格優勢,中小商家也面臨著流量匱乏的痛點。京東中國特產·來鳳館成立於負責人向超表示,疫情初期,來鳳館也面臨著流量危機。今年2、3月,店鋪交易訂單為零,直到4月份參與京東「買光湖北貨」活動后,當月銷售140萬元,相當於2019年一個季度的業績。今年1月到9月,店鋪銷售額突破千萬,這個數字已經高於去年全年的銷售額。

  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、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楊軼清分析指出,隨著中小商戶扶持政策增加,電商企業的商業盈利與企業責任有了結合點。平台對中小商戶資源的爭奪正體現了對低線市場的渴求。減少品牌溢價的商品也將是敲開下沉市場大門的鑰匙。

  釋放需求潛力

  「電商間的競爭,讓中小商家覓得發展機遇,促進消費市場復甦」,楊軼清指出,對於部分中小廠商而言,電商是短板。尤其在疫情出現后,廠商原有銷售渠道受阻,需要有互聯網幫助打通管理、採購、配送等環節,去輻射到原有「圈子」以外的市場,緩解成本壓力。

 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同樣認為,不少中小商家、品牌之前以線下交易為主,活躍在既有的「舒適圈」內。由於疫情的影響,上半年,中小品牌的銷售遠不如預期,出現庫存積壓的情況。「雙11」以價格促銷為主,消費者囤貨訴求較高的情況,中小品牌參與「雙11」,在豐富線上商品供給的同時,對品牌消化庫存有較大的幫助。品牌、廠商消化內存、回收資金后,可以再投入到新的研發、生產中,推動企業進入新一輪運營中。

  從消費角度而言,多數數據顯示,上半年,消費者多購買生活必需品為主,通過電商大促可以增加購買其他消費品,例如,家居、家電、服裝、美妝等消費或將在「雙11」期間增速明顯。

  北京商報記者  王維禕/文並攝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201014/36581810.html







離婚證人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離婚協議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aviolnicoldc 的頭像
    faviolnicoldc

    日本旅遊

    faviolnicol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